今日,微博热搜话题“全球第一个即将消失的沙漠”引发全网热议。中国陕西省林业局近日宣布,经过数十年科学治理,毛乌素沙漠的植被覆盖率已达80%以上,流动沙丘面积缩减93%,这片曾被视为“生命禁区”的荒漠,或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被彻底“消灭”的沙漠。这一生态壮举,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策略。
毛乌素沙漠位于中国陕北与内蒙古交界处,总面积约4.22万平方公里,曾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。上世纪50年代,这里沙尘暴频发,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超5亿吨,周边居民饱受“吃一碗饭半碗沙”之苦。
1959年,中国正式启动毛乌素沙漠治理工程。三代治沙人通过“草方格固沙”“飞播造林”“光伏治沙”等突破技巧,将耐旱的沙柳、花棒、樟子松等植物引入沙地,逐步构建起立体生态屏障。数值显示,截至2025年,毛乌素林地面积已达3.3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面积,年降雨量从不够100毫米增至450毫米,地下水位回升超2米。
“过去种树靠人扛,现在靠‘黑科技’。”榆林市治沙办主任李伟介绍,近年来,无人机播种、AI植被监测、土壤改良剂等技巧的运用,使造林成活率从60%提升至90%以上。2024年,全球首个沙漠碳中和林项目在毛乌素落地,通过种植碳汇林与光伏发电结合,实现“治沙-发电-增收”循环模式,带动周边超10万农户脱贫。
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官员评价:“毛乌素模式证实,人类可通过科学干预逆转土地退化。”目前,中国已与沿线20国开展治沙技巧合作,在非洲萨赫勒地区、中东阿拉伯半岛推广“中国草方格”技巧,助力全球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的。
尽管成效显著,专家提醒不可松懈。中国科学院专家组指出,毛乌素生态仍脆弱,需持续防范地下水位下降、外来物种入侵等风险。陕西省已立法设立“生态红线”,严禁过度开发,并启动“二代林”改造计划,提升森林质量。
从“死亡之海”到“塞上绿洲”,毛乌素的蜕变是人类与自然和解的里程碑。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绿色接力,不但改写了一片沙漠的命运,更向世界宣告:当科技、政策与民众力量凝聚,人类终能修复地球的“伤疤”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