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微博热搜上的一则话题引发了普遍关注——“越幸福的人说废话越多”。这一看法不但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商议,还引发了心理学界的关注。
据了解,人的语言中枢和大脑兴奋神经息息相关,说话越多,越能刺激情绪的释放。心理学探讨发现,假如一个人90%以上都是废话,那么这个人一定很快乐;反之,假如这个人废话含量不够50%,那么他大概率过得不太开心。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念中“言简意赅”才是沟通最高境界的看法,转而强调了废话在提升幸福感中的关键作用。
废话,通常被定义为那些看似不关键或无意义的言语。然而,这些看似无用的言语,却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在亲密关系中,废话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局部。一些容易的回应,如“是吗”、“后来呢”、“还有呢”,虽然看似无关紧要,但却能让对方感到被关注,补充满足感,从而促进感情。正如朱自清在《论废话》中所言:“得有点废话,笔者的生活才有意思。”
在互联网时代,废话的作用更加凸显。社交媒体上的日常分享、闲聊,往往充满了大量的废话。然而,这些废话却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、分享生活的关键途径。通过废话,人们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存在,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。
当然,也有人对“越幸福的人说废话越多”这一看法持不同看法。该群体认为,真正处理难题的是行动而不是空谈。然而,心理学探讨却表明,在某些情况下,能够畅所欲言的程度却决定了事情的快乐程度。比如,在一段感情中,两个人越喜欢聊废话,就越容易感受到快乐。这正是由于废话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,享受沟通的乐趣。
此外,废话还具有一定的治愈作用。当人们在经历压力或挫折时,废话往往能够成为该群体释放情绪的关键途径。通过倾诉、分享,人们能够减轻心理负担,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幸福。
评论(0)